提到“筝”字,很多人都会觉得,这不就是我国的传统器乐古筝吗?
其实不然,古筝其实只是算筝文化中的一种,而且在历史上,筝文化也是有一些争议的,因为在东亚地区,也有相同的筝艺术文化。不过根据史籍的记载,中国筝艺术出现的时间,相对来说要比东亚地区更早一些。
每一种文化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,都会有着不同的发展及表现形式,筝文化当然也不例外:我国的筝文化从“秦筝”开始逐渐有了不同的流派,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流传到古代亚洲各国。在近现代以后,各国地区也有了属于自己特色的筝文化。
在这其中,古代时期的越南和中国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缘故,在筝艺术方面有着颇多的交流,而不同的民族文化,又为筝艺术增添了几分色彩。
本文就来浅比较一下,中越两国之间的筝艺术。
筝文化包含:琴、瑟、筑、筝;中国筝也是在战国时期,在瑟和筑的结合下所形成的。随着秦始皇的统一,琴、瑟、筑、筝成为了魏晋时期最主要的音乐形式。
在越南,虽然没有筑,但是琴、瑟依旧是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,在越南音乐中站着主要地位。
而中国和越南之间,在发展历程、审美风格、演奏方式、等方面都有着相同之处。
在隋朝以前,中原筝的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,因为它已经经历过了瑟和筑的融合过程。
持续到秦朝的时候,筝、瑟、筑就已经在各侯国有了鲜明的特色;
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,便将各侯国的知名乐工召集在了宫中,接连展示各地的特色音乐,这帮助了筝、瑟、筑更好的融合发展。
而越南最早是在林邑、扶南国时期,逐渐出现了筝艺术。
在相关历史材料中,“匏瑟琴”的材质和构造,与春秋战国时期筝乐器相似,因此就判定它指的就是当时扶南国人使用的筝乐器。
随后到了我国秦汉时期,在当时史学的记载中,赵佗建立的南越国,就曾与越南地区的筝乐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,再加上越南很多史书中,都有记载着中国筝和越南筝之间的区别。
以此都可以看出,我国在发展筝文化的时候,与越南也有着密切的交流。
两汉时期,中原筝的最主要的演奏姿势就是平放和斜放的坐式奏姿。
而在同一时期,越南也是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演奏。
在从贵州黔西县汉墓群和五代王处直墓中可以判断:在五代时期,筝的演奏方式又增加了跪着将琴放在腿上演奏的卧式奏姿,以及将筝乐器下放置一个支架的坐式奏姿。
也是从这些文学考古中可以看出,这时中国的筝乐器演奏姿势已经开始多样化。
随后,越南也曾出现过与五代时期相似的卧姿,只不过是到了李朝时期。
不过在对历史所留下的,大多是浮雕壁画,所以究竟古代越南当时演奏的是哪种筝乐器,还是有待考证的。
可以肯定的是,中国和越南在筝乐器的演奏姿势方面,也是有极高的相似度的。
时至今日,越南对于筝乐器的演奏,依旧是平放和斜放的坐式奏姿。
中国古代在对筝乐器进行演奏时,大多都是以乐队的形式出现,都是多项乐器凑在一起进行演奏;所表达的情感也大多是抒发一些情怀,描写一些花间情事,离别场景等等。
在这一点,越南也与中国极其的相似。
不过,筝乐器在中国和越南的古代,虽然被允许在宫廷和民间共同使用,但是都没有被列入到雅乐的乐器编制之中。
即便是有很多的相同之处,但毕竟中国和越南是两个不同的国家,所以在区域和民族风格上面,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。
在中国,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很完整的音乐管理机构,不管是在器乐方面还是声乐表演方面,都有属于自己的部门;掌管器乐的部门就是——太乐署和鼓吹署。这两种机构的划分依据,来自于乐器的表演功能。
太乐署主要针对的是:朝廷祭祀和宴会表演;
鼓吹署主要针对的是:宫廷内的仪式和宗教服务时的表演。
而在越南,直到陈宪宗时期才出现了正式的音乐管理机构——太常。
不同于中国的是,越南太常里面包含的同文署和雅乐署是根据音乐表达形式来划分的,只是笼统地划分了器乐和声乐。其中管理器乐的是同文署;雅乐署则管理的是声乐。
中国古代音乐向来都是以五声为准,虽有偏音,但是整篇乐曲下来不会超过七声,基本都是在五声。
那越南就不同了:在黎朝以前大多都是以中原五声、七声为主;但是在黎朝以后,越南的民族特色增强,所以基本上都改用为七声调式,虽然在大体上都是在七声之内,但是越南更增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其中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在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下,中国和越南的筝艺术也是有了一定的改变,在形式和发展上也逐渐显示出了很多的不同。
中国倒是没有受到过多的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,只是在时代的发展下,各地域的特色逐渐凸显了出来,再加上与西方隐约的融合,开始变得多元化。
但是越南则逐渐变得个性化:在印象派的影响下,越南筝艺术融入了更多的西方音乐思想;再加上越南周围老挝、柬埔寨等金属的特色,让越南在独立后更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。
所以在近现代,中国和越南艺术在其他方面的不同之处也逐渐地凸显了出来。
自古以来,中国的筝乐器都偏好简洁、端庄的设计风格,很少会将一些装饰增添到琴板上;即便是在尾板和侧板等地方,也都只是使用简单的花草、龙凤等有着吉祥含义的图腾;在使用义甲时,普遍都是以玳瑁甲为主。
反观越南,光是在义甲方面,就有着两种不同的形式:南方地域多用不锈钢义甲,北方则是和中国一样的玳瑁甲;在筝乐器的尾板和侧板,越南经常会以田园生活或者劳动场面为题材,使用多种雕刻纹饰手法,使得琴身看起来更加独特;除此之外,越南还经常会在筝乐器的侧板上垂挂一条带有不同含义的流苏挂件。
中国的筝乐器在曲风方面更偏向于极富民族特色的风格;在结构方面也是使用材料较少,节拍规整,更多地给人一种温馨、温暖的感觉。
越南的风格完全融合了印象派自由的特点:即带着一些洒脱,又增添了一丝纠缠;在有足够律动的同时又附带了一些情感。在结构方面,越南近现代的音乐风格多以自由为主,不管是独弦琴还是手拍琴,都极强地表现出了一种抽象的变化美。
中国的筝乐器向来是以一种清澈又磅礴,干净又邃丽的声音亮相,所以在音色方面更偏好于使用宽度较广,自带着天然混响效果特征的钢丝尼龙弦。
越南的筝乐器更喜好明亮较窄、能够直接突出特殊音色的声音效果,所以在音色方面更偏好已用尖亮的钢丝弦。
近几年来,中国不管是哪一种民族乐器,都更偏好于表演凸显民族传统文化的乐曲,以此来更好地宣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,所以在演出场所上,也大多选择比较正式庄重的场所。
越南更偏向于通俗化,在不同的场景下,表达不同的民族特色,所以在当地很多的娱乐场所内,都能看到越南筝乐器的身影,这也是凸显出了越南更追求生活化的自由的特征。
作为表达各国音韵和艺术形态的筝文化,已然是中越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。
有交流才有互鉴,有互鉴才能更好地发展。
中越两国自古都有着在筝艺术方面的交流,也有着共同发展的方向,在未来也将会从多方面,更加的完善。
筝艺术虽然源自于中国,但是“筝”不止是中国的“筝”,也是亚洲的“筝”,更是世界的“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