筝在我国乐器史上是很重要的乐器之一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古筝乐器,制作工艺更是流传已久。郓城古筝被誉为“世之杰作”,目前已经传承600多年,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近日,在郓城县水浒好汉城的制筝作坊里,记者采访了郓城古筝制作工艺第24代传人李钦民和25代传人刁兆霞。
刁兆霞的父亲刁望河是郓城制筝工艺省级非遗传承人,2006年他和李钦民等师兄弟四人一起与宋江武校开展合作,他们负责制作,由校方拓展销路。据刁兆霞介绍,郓城古筝的制筝工艺起源于明洪武年间,先祖刁琅从山西洪洞县移民途中,巧遇一流浪李姓制筝艺人,遂拜其为师,并经过历代传承,工艺日益精湛,其独特的板材阴干和烘烤规程,让古筝不但耐久、耐潮,而且音质丝毫不受天气的影响。
刁兆霞说,受郓城刁庄制筝作坊的影响,郓城涌现出一大批土生土长并长期活跃在乐坛的演奏家。著名的古筝演奏家赵玉斋、高自成等人“非刁庄筝不抚曲”,世界古筝演奏家美籍华人张燕评价其“最具有古筝音的制作工艺”。各地筝乐演奏家经他们推荐也上门求购,郓城古筝更远销美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韩国、朝鲜等十几个国家。
李钦民说,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古筝纯手工制作的不多。筝的选料非常讲究,必须是10至20年生青桐树的阳面木料,就是同一块地域上的桐树还讲究“七不取”。制作工艺也十分考究,有7道流程,仅组装一项就有11道工序,全程不见螺丝钉,通过榫卯的连接,各个构件环环相扣,让古筝更加纯朴古雅。
李钦民说,经过600多年的传承,他们在制筝工艺的继承与发展上大胆创新,使郓城筝从原来普遍使用的16弦,发展成为18、21、23、26弦5个品种系列,产品影响力大增,吸引了很多国内知名古筝演奏家前来定制。虽然,郓城古筝的制作和销售曾经陷入长时间的低谷,但是他们仍然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。目前,他们师兄弟几人的孩子也都掌握了古筝制作工艺,在农闲时也来帮忙,他们要让高山流水韵味悠长,制筝工艺代代相传。